写作者介绍
- 作品体裁
- 散文
- 送选单位
-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
- 作品赏析
-
麦浪·粮仓·守粮人
五月的暖风,吹拂着地毯般绿中泛黄的麦田,起伏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。田间,大片浅黄色的麦穗直立着锋芒摇曳出层层波浪,仿佛在炫耀丰收的希望。高大的绿树环绕着白色或灰色的村庄,点缀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间,又似乎在静静地守护着什么。
穿行在豫西南南阳盆地的高速公路上,我无数次看到公路两旁沃野良田的秀美丰腴,无数次感慨家乡的沧桑巨变,而此时,大片大片翻滚的黄绿色在我眼前却渐渐染成了耀眼的金色,铺向遥远的天际。
少时难忘的麦收场景画卷般地浮现在脑海里又徐徐展开……
我的家乡在盆地南缘的古城新野,毗邻湖北襄阳。湖北人在丘陵地带多种水稻,家乡人在一马平川上种小麦,且是一泻千里的种植规模。
小时候,初夏的麦浪在风中渐黄,父辈们开始盘场、磨镰,备好夏收所需的各种家当。麦收的号角一吹响,田间地头都是挥动镰刀的“嚓嚓”声,房前屋后再无闲人。麦场上,金灿灿的麦粒伴着机器的轰鸣声簌簌落入粮袋,挥汗如雨的父辈们却笑如初夏阳光的灿烂。收割后的麦田里,一群群小姑娘弯着腰拾着麦穗,被太阳晒红的笑脸像极了熟透的苹果。
还记得,收好的粮食几经晾晒后,先去粮管所交了公粮,余下的装入自家的粮仓储存后,父辈们才算松口气坐下来。吃穿不丰的岁月里,我懵懵懂懂地感受到小麦丰收的喜悦,与伙伴们在烈日下拾麦穗时抹着汗水从不曾叫苦,吃着的馒头从来都是感觉香甜如饴。若是麦收遇上连阴雨,看着父辈们望天兴叹,小孩子们也默不作声地陪着。吃着馒头面条长大的河南人,有谁能忘记夏季金灿灿的麦田和麦收时的辛劳悲欢?
一晃四十年过去了,家乡的村落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麦场、镰刀,打场、送水;麦垛、粮仓,晒麦、交粮……热火朝天的麦收场景已经成了幸福的童年记忆,可家乡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年年还在!很多年来,勤劳的家乡人走南闯北,也没少了麦收时节的牵肠挂肚。大型农业机械的参与,短短几天却收获了家乡人丰收的梦想。没了人欢马叫的喧闹,也没了自家的小粮仓……
老支书说:“家家户户的小粮仓啊,早已装不下庄稼人的悲欢了。收完的小麦晾晒后就流入粮食市场了,还有一些入库了,还是交给国家放心啊。”
离开家乡时,古城新野已经没了粮管所,我也不曾再经历麦收之事,却在来往家乡的路上年年看到绿色或金色的麦浪,也瞥见过不少特别的粮仓粮库。如今,我成了一名新的粮食人,此番回到家乡的第一站,便是走进豫西南的中原大粮仓——河南国家粮食储备库新野直属库。
瞧——高速公路的出口右转,看到了绿树掩映中的白色大粮仓!尽管之前听同事讲到库区的概况,我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等待车到门口的那一刻。
时值五一假期,在大门口迎接我们的是值班在岗的刘章洪主任。虽然初次见面,捂着口罩还是能感受到库区主人的笑意和热情。走进大院,院落干净整洁。右手边一栋四层高的白色办公大楼,楼前的空地旁,一个不大的圆形小池塘,一排蓝色连椅煞是特别。再抬眼就是几排白色的大粮仓了!一行几人对粮仓充满了好奇,望着高高的悬梯想一探究竟。
“让你们长长见识吧。”我骄傲地邀请几个同伴一道前去。也是第一次参观大粮仓,但在工作图片中还是见过那场景的。
跟随着库区的守粮人,我们小心地踏上悬梯。在悬梯的尽头,打开一扇小门,我们被震撼了!
多少年没见过金灿灿的麦子了,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,且是那么多,那么大,那么平!粮面好似一方金色的地毯,四周的墙壁上还挂着空调,形状不一的仪器设备分罗仓内。大家七嘴八舌地围着刘主任提问了:
“这粮仓有多高、多长?能装多少粮?”
“进仓的小麦怎么检验呢?”
“怎么保证小麦五年不坏?有什么先进的储量技术做保障?”
“什么是呕吐毒素?呕吐毒素超标能不能食用?”
……
同行伙伴好学多问的样子从来没有如此可爱过,但从她们惊奇的目光中,我发现一行人不虚此行了。
在刘章洪主任有问有答的讲述中,豫西南的中原大粮仓已不是普通人眼中的存粮之地了。在这个国家储备的粮库里,一个仓库存粮七千吨,一个粮库二十几个粮仓装下十多万吨粮!受国家之托,粮食安全大如天,日常的粮食保管任务重、责任大,融入了守粮人的多少勤劳和智慧!平整如砥的粮面,运行正常的仪器,静谧安宁的院落……我们现在看到的是“岁月静好”,却难以想象到数年如一日的守粮人马不停蹄的辛苦操劳。在科技储粮的道路上,他们用心耕耘,控温储粮、节能降耗、保水通风……粮安而心安!
这个来自豫北的中年汉子,用质朴的语言描述着库区十几个人寻常工作的点点滴滴,他们的故事却深深地感动着我们。
在粮食收购的炎炎烈日里,入粮的现场穿梭着他们的身影,没有昼夜区分,没有叫苦叫累,只有加班加点,只有满腔热情。他们用熟练的业务技能完成质检、过磅、入仓,每一个环节确保无一差错。在当空的烈日下,在机器的轰鸣中,在扬起的灰尘里,我们的守粮人忘记了饥渴和疲劳,却不忘守着良心和责任!每逢出粮的日子,库区依然是他们日夜忙碌的身影。
忘不了夏季突如其来的强降雨,在岗的守粮人迅速出动,到达指定岗位,搬运沙袋、架设水泵、排除险情,昼夜坚守库区,让我们的仓房岿然屹立,让我们的粮食颗粒无损!
在疫情不断卷土重来的日子里,我们的守粮人守在库区一住就是半个月、一个月,仓储粮食的日常管理丝毫没有懈怠。他们足不出户却毫无怨言,而被封在异地的伙伴在解封的第一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,生尽办法奔赴库区……
我和我的同伴们只是听众,却能想象到这群守粮人日常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,更能看到他们的决心和担当。为了这一方粮仓的安全,为了这一份国家的重托,我们的守粮人,辛苦啦!
在库区大院里听着他们的故事,泪光点点中环视高墙外的绿树,依稀能望到大片渐黄的麦田,空旷寂静。这库区,却是十几个人的工作生活之地。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,远离家人,远离繁华,在这荒郊野外,守着一方大院,守着一肩重担。猎猎的党旗下,他们用忠诚和尽责谱写着“赶考路上”的一曲曲赞歌!
走出库区,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
望着风吹抽穗的麦田,同伴忽地来了一句:“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,还有家乡那一望无际的麦田!”
我大声说:“还有家乡那中原大粮仓的守粮人!”
同伴们异口同声地说:“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