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作者介绍
- 作品体裁
- 散文
- 送选单位
- 省总工会
- 作品赏析
-
家乡的幸福渠
在黄河北岸以北不远的地方一条水渠顺着黄河的流向蜿蜒向东,从我的家乡原阳黄河滩区的村庄穿流而过,它就是堤南灌区引黄干渠,也被称为幸福渠。这条开挖于上世纪60年代的干渠为两岸的麦田提供了灌溉水源,也见证着两岸村庄的发展变迁,从脱贫攻坚、全面小康到乡村振兴,目睹着一个个美丽乡村的诞生。
依稀记得小时候,每年冬天村里都会召集全村人修挖幸福渠,全靠人力把一年的淤泥淤沙挖出去,以保证来年的灌溉,那时候因为家里壮劳力不够,每到了挖河时节父母总要为此事发愁。每到春季或者秋季,灌溉时节就是这条水渠最繁忙的时候,作为仅有的灌溉水源,村民们日夜守着渠水,争先浇地,生怕自己家田地浇得晚了浇不上水影响了收成。那时候,幸福渠就是庄稼人的生命河。
再长大些,幸福渠已经开始用大车开挖,只需要少量的人工辅助就可以了,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家里没有挖河的壮劳力而发愁了。到现在,已经很多年再没有听过集体挖河的事了,修整河渠的任务早已有政府的专人专班负责,河渠早已有了新的面貌,连架在河上的蓄水闸和渠上的小小桥梁也早已焕然一新。这些年,在幸福渠灌溉基础之上修建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越发健全,田间地头到处是星罗棋布的水井,实现了插电即可出水使用,村民们农田灌溉再也不用那么费时费力、劳心费神,又可以随时使用随时灌溉,真的便利不少。
今日的幸福渠除了主要承担灌溉蓄水分洪功能之外,更是增加了乡村环境改善、保护生态的功能。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,家乡开启了沿黄生态长廊建设,幸福渠也已经成了沿黄生态长廊的一部分。围绕着抓好“三横七纵九连”滩区路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启动,幸福渠公路进行了重修规划加宽,变得平整而宽阔,新修的穿滩公路直通黄河,还有各种贯通黄河南北的黄河大桥拔地而起,家乡的交通四通八达,越来越便利。路两边新栽种的观赏花木交错相间,加上渠岸边路边生长的花花草草,行驶在这样的乡村道路上也别有一番惬意的风味。现在,幸福渠成了家乡人名副其实的幸福河。
随着幸福渠改变的还有河渠两岸村民的生活。地里的农作物由以前单一的小麦和玉米变得丰富多样起来。尤其是随着沿黄生态带示范区的建设,依托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得益于着力建成郑州大都市区的“花园”“果园”和“菜园”的政策,村里开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生态保护农作物种植,虽然由于反反复复的疫情影响,许多进程慢了下来,但是,勤劳的家乡人并没有停止建设的步伐,各种蔬菜瓜果的蔬菜大棚多了,万亩的油菜田已经开花结籽,果林经济带到蔬果采摘园再到各式各样的田园美食逐渐发展......改变在悄然发生着,老家的农民也赶着“时髦”开始了网络销售,在农产品网站上发布销售农产品;甚至有人做起了直播——带货、宣传网红打卡地、歌唱美好新生活......“绿水清滩”的河渠成就着美丽乡村新家园,正成为沿岸人民致富增收的“金山银山”。
如今正是最美四月天,沿黄生态带金黄的油菜花,桃花杏花梨花次第开放,旖旎逶迤在黄河岸边,与周边嫩绿的麦田、高大的杨树、地上不知名的野草野花,相映成趣,俨然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。这美丽的图画是黄河的高颜值,也是幸福渠边人民生活的幸福梦。
与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,小小幸福渠的改变似乎并不显眼,但是这小小的改变折射出的是勤劳的河南人在党和国家的引领下,齐心协力、共同奋斗、用辛勤的双手改变着家乡的面貌,创造着幸福生活。也正是这许许多多点滴的新变化汇聚到一起,让我们的中原大地越来越美好,铸就着河南出彩的新篇章!